乐鱼体育大巴黎

乐鱼买球:哈尔滨亚麻厂:悠悠往昔半世情 新厂年底前可投产

  ●曾是国家确定的512户重点企业之一,产品60%销往国外,且在欧洲市场免检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,哈尔滨亚麻纺织走入低谷

  东北网8月3日讯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建厂的哈尔滨亚麻厂,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,最辉煌时,日产亚麻布8万米,年创利润七千余万元,职工人数达到上万人。近日,哈亚麻双城新厂建设基本完成,年底前可投产。7月30日,哈亚麻厂的老职工们向记者回忆了曾经辉煌的往昔岁月。

  在哈尔滨提起亚麻厂(后更名为哈尔滨亚麻集团)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的。民生路120号,哈尔滨亚麻厂的原厂所在地。亚麻厂区是名副其实的“城中城”。这里范围极广,从和平路一直“推”到香滨路,以民生路分界,一侧是厂区,一侧是家属区,家属区仅职工住房就达到130多栋。这里方方面面也都与亚麻有关,别的地方是饭店和仓买多,这里最多的是经营亚麻制品的商店,记者粗略一数就有上百家,连家属区里行人的穿着也与众不同,亚麻衬衫是这里永远流行的“时装”。

  7月30日,记者来到这里时,正是下班的时间,可以想见,当年工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出工厂大门的壮观情景,然而如今,亚麻厂的大门紧闭,只剩几个留守保卫人员坐在收发室的门口悠闲地乘凉。

  保安师傅和记者说:“亚麻厂已经搬走了,这里只剩下了一片老厂房,不久也要拆迁。”

  亚麻厂的厂区建设得非常开阔,一看就知道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厂。走进厂大门,两侧的老式办公楼留有明显当年前苏联援建的印记。据介绍,哈亚麻厂是前苏联援建中国的156个项目之一,始建于1950年,投产于1952年。

  再往里走,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风格的厂房。据说,1987年,亚麻厂发生了一次震惊全国的爆炸事故,旧有的车间厂房被破坏,为了恢复生产,国家投资又建起了这座新厂房。新厂房与旧厂房有机地形成了一个整体,走进去,记者看到墙壁的揭示板上挂着当年职工开展文娱活动的照片,和劳动竞赛的光荣榜,依稀还有当年热闹的影子。

  “亚麻厂最大的特点是绿化好。”保安师傅的话语里充满着自豪。厂区内绿树成荫,遮云蔽日,除了柳树、丁香、杨树、榆树之外,还有哈市市区难得一见的松树。然而,在宽阔的柏油路上,掉了一地的松塔却无人清理,在开裂的柏油路的缝隙里,一丛丛杂草探出了头,显得更为凄凉。

  保安师傅说:“多看几眼吧,再不看就没有了,这些天,不少老职工都回到这里参观,有的还拍照留念,虽然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大势所趋,但是人类对于老厂区还是有些割舍不开,毕竟这些老人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,他们对于老厂区的感情是我们没办法感受的。”

  据他介绍,哈亚麻厂于1950年建厂,两年后就建成投产。“当年,我们第一批进厂的人,没有现在的条件,可是没少遭罪。”

 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哈尔滨在工业上属于一穷二白的阶段,街上连台民用的轿车都很少能看到,就更加不用说工业用的大拖车了。

  前苏联援助的织布设备需要运进来,怎么办,只能用牲畜。“说来让后人都觉得不可思议,这样一家当时全世界第二大,亚洲第一大的亚麻厂,机器设备竟然是用马车运进来的,当时在厂里面有一处马棚,养了四十多匹马,就是用来运设备的。”

  周慕生大爷原是政府机关的一名干部,受到建设祖国热情的感召,他强烈要求到工厂学技术,于是来到了初建的亚麻厂。

  “我们那时候,还没有来得及建宿舍楼,工人就住在当年建厂时留下来的工棚子里,而且是大通铺,男的一趟,女的一趟,中间拉个帘。”周大爷说。可是,想当工人也不那么容易的事情,厂里面正缺干部,看他有文化就把他留在厂部里面,直到一年之后,在他的一再要求下,才把他派到机修车间当车工。

  当年,前苏联的亚麻厂从规模上看,堪称世界第一,“我们的亚麻厂是依据苏联的模式建起来的,成为仅次于前苏联的第二大亚麻厂,当时,世界上已有三家大型的亚麻厂,英美的亚麻厂都没有我们的规模大。”

  据周大爷介绍,当年,亚麻厂建成后,第一批成品就被送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。亚麻厂出产的产品分为两种,一种是亚麻细布,还有一种是帆布。朝鲜战场上的飞机、大炮所用的苫布,几乎都是亚麻厂生产的。“我们厂生产的帆布质量可好了,用这种帆布做的水桶,水在里面盛几天都不漏。”

  李大爷进厂就当织布工,织的是帆布。那时,他刚从农村老家出来,他的哥哥在亚麻厂工作,把他也招进了厂里。厂里面,一线工人以女性居多,李大爷作为男织布工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,受到大家的羡慕。李大爷说:“那时,厂里的人包括干部在内都想到一线来工作,坐办公室也就能挣五十多块钱,可要是进车间能挣到69块3,比坐办公室将近多出二十块钱,在那时,二十块钱可不是小数目。”

  “可是,真要是让干部下车间,他们又犹豫了,因为车间的活太累了,刚干一会就适应不了。”李大爷说。据介绍,当年亚麻厂刚建厂时就是15000锭,有工人4000人,从刚建厂时的一班,到两班倒,后来还是忙不过来,就发展到三班倒和四班倒。“一个人看24台织布机,一天要走上80里,平均一小时10里,所以,那时的织布工都被称为铁脚板,其每天的运动量相当于一次马拉松赛跑。”

  张大妈是当年的织布工,她和记者说:“那时,大家干得真来劲呀,工人以厂为家就住在厂时,不计报酬三班倒,没有白天没有黑天的,忙得连孩子都没时间带,可是心情愉快。”

 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,亚麻厂的宿舍楼就已经建好了。这批红色的三层小楼据说是前苏联专家设计的,就是现在亚麻厂家属区所能看到的最常见的建筑样式。李大爷指着家属区里的一栋小楼说:“别看不起眼,可结实了,从建起来到现在,连楼顶上的瓦片都没换过。”

  据介绍,这些已成为保护建筑的楼房,采用坚固的石块建造了地基,墙体厚达一米,能抗八级地震。据说,墙体非常坚固,现在有些人家重新装修,一砸墙皮直冒火星子。最让人们怀念的还是这些宿舍楼的内部设施。李大爷说:“这些楼房是按前苏联专家待遇设计的,虽说是两家合厨,可毕竟是单元房,不但有厕所、厨房,还有淋浴设施、澡盆等,这在当时的哈尔滨来说是很难得了,一到星期六晚上还供应热水,打招呼互相间都问洗澡了没有。”

  据几位老人介绍,最初一段时间老百姓还不认,亚麻主要是用于出口或者是国防。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亚麻的身价就今非昔比了,亚麻适合于穿着的特性,使它成为国际上流行的高档布料。“那时,亚麻布绝大部分用于出口,质量优良的哈尔滨亚麻布在整个世界都有销路,国家把亚麻布拿到香港去换回黄金储备。”退休工人南海春大爷说。

  亚麻布在国外身价倍增,也改变了国内老百姓对它的看法,成为了紧俏商品。南大爷说:“那时,一套亚麻的西装,在日本就能换到五套日本西装,所以,有机会出国的干部都到亚麻厂去批布料。”

  “我们因为在亚麻厂工作,就比较让人羡慕了,那时,厂里面有些废的布头,便宜卖给了工人,厂里的工人一到夏天几乎每人一件亚麻衬衫,到大街上你就看吧,穿得起亚麻服装的几乎都是亚麻厂的人。”李喜云大爷说,他现在身上穿的衬衫就是当年用布头做的。

  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哈亚麻厂走向了辉煌。1975年,亚麻厂又新增加了5000锭,全厂达到了两万锭,全厂职工达到空前的1万人。“我还记得厂长在全厂大会上报喜,亚麻厂日产达到了8万米。”周慕生大爷说。

 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亚麻开始走向了国内市场。然而,恰在此时,做为亚洲最大的哈亚麻厂开始走向了衰落。

  1987年3月15日凌晨,发生了让所有哈亚麻厂职工记忆犹新的爆炸事故,造成了三百多人死伤,亚麻厂的原生产车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毁,亚麻厂从此一蹶不振。

  周大爷说:“其实,爆炸之后第三天就恢复生产了,但是,事故的损失能恢复,体制上的问题却没法很快地解决。”

  据几位老人介绍,工厂的产品积压,仓库里放不下,都堆到了厂区的柏油路上。工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亚麻布都卖出去,那时,上至厂领导下到普通职工都给下任务。“这样做的结果是形成了恶性循环,产品产出了供销人员不着急卖,等到大量积压,逼着厂领导悬赏促销,然后再合法地赚取大笔奖金回扣。”

  从上世纪90年代起,哈尔滨亚麻厂慢慢的出现巨额亏损,已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。此后,国家对公司进行了重组和改造。

  面对着新亚麻厂不久后就可投产,几位老人都很高兴。他们说:“我们真心希望新亚麻厂能够走上复兴之路,再现辉煌。”

乐鱼买球_乐鱼体育大巴黎官方入口 | 网站地图